导读:
工资待遇的差别,主要是四个方面:地域差别、行业差别、职务差别、层级差别。
地域差别举个例子,东部沿海和一线城市公务员平均工资肯定高于中西部;
行业差别就是财税、金融、证券监管等部门待遇好于其他部门;
职务差别是晋升快职务高工资高福利待遇参照当地情况;
层级差别指某些基层财经纪律执行宽松待遇好于地级市及以上机关!
行测部分:
行测120分钟,分成五个模块:
言语40题,判断40题,数量关系省部级15题、地市级10题,资料分析20题,常识20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五个模块的知识点非常多,但根本的问题是一个速度的问题。
120分钟要做到135道题,简单一算都知道50秒钟要做完1个题目。
120分钟,扣除掉涂卡阅读时间,有效做题的时候就110分钟。
为什么不考察很难的知识点,因为最核心的是要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把这些题目都做到。
如果我只是考察知识点,其实我随便出几个比较难的题,你在1到2分钟之内也做不出来。你基本上就不可能拿到高分。
行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你如何去看待50秒做一道题这件事。
行测的原则就是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题目上。
很多人在备考行测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说法,比如说“秒杀”、“重点把数量关系搞定”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那些都不是核心的重点,你先要理解行测的原则。
这135道题的行测试卷、有一个内在的“难易”组成结构。
1、有60%—70%的题都是非常简单的题。
简单的题属于你只要知道这个知识点,你就能做对。
2、有20%的题是比较难的题。
这种题是你掌握了知识点之后,也不一定能够迅速的解决。
它里面会给你设置一些干扰的信息,有些知识点是混在一块儿的。
3、最后有10%左右的题目是比较难的题。
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叫创新性的题。
这些题目是在你既有的知识点当中较少学到的,它是根据既有以往的知识点,按照命题的规律和惯性,在今年刻意设置的创新性的题。
你要拿多少分,就看你多大程度上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题目上。
如果你需要进面的分数不高,你可以把有限时间花在70%基础题和20%的拓展题上就可以了。那些难题即使你不看,影响都不大。
但如果你晋升的岗位是非常激烈的,他分数是往140、150方向去的,那你就要把70%比较容易题做对,把做题的效率提升到最高,然后留出来时间把20%拓展题目正确率提高到80%,
最后把创新性题答对一半就能过关。
这是总的原则,你在备考中要明白如何能够应对这个考试,明白如何能拿到相对于你的竞争对手更高的分数。
怎样的备考是循序渐进的、是最科学的呢?
①主动学习进行扫盲→②刷题应用→③建立题型的条件性反射→④利用编码特异性进行全真测试—⑤预测冲刺
第一个阶段——主动学习基础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不是为了考查你的基础知识点,这个阶段主要是扫盲。
绝大多数的学生买本书,刷个网课,这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都会讲到,一点都不难。
重点不是知识点是什么,而是知识点怎么学扎实,而学扎实更需要主动的学习。
光靠被动的灌输是比较难的,知识点庞杂记了又忘,那学习效率是很低的。
所以学习的时候,需要你自己主动想学,才去学的。以你为主体,主动把知识拿来,这样记得最为牢固。
你可以像打怪升级一样,设定目标,过完部分解锁一个部分。用游戏里的方式完成好练习,完成好相关的笔记,做完所有的题目。(为什么我们犀鸟设计的课程,要设计成边打卡边退费?而不是直接免费?一方面希望你是用心学习的,而不是打酱油坏口碑的;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增加你的学习动机,让你主动学。)
这是个主动性的过程,是个慢慢的去探索的过程,学的东西会更扎实,会让你记得更牢靠,不过要注意,这仅仅是第一个阶段的学习。
第二阶段——融会贯通、刷题应用阶段
你的知识点必须要做到融会贯通,公务员考试怎么算下来也有两三百个知识点。
那这些知识点你在学的时候都是很抽象的,老师会通过讲解让你大概知道这个考点是怎么样的。但是大家真正应用时,基本还是不顺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你要匹配,要找知识点相对应的典型的题目。
最终达到这样的效果:题目一看,你就知道是考察这个知识点的。
这一个过程会让你迅速的建立起知识点跟题目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
很多学生学完这些知识点之后,立马就开始大量的乱做,他学得非常得吃力,为什么?
因为有一些题目不够典型,影响到他判别知识点的使用。
后面就会出一个情况,知识点学习听上去很简单,但自己一做题目就成废。
其实就是没有讲究方法,太于迅速的做大量的题,没有依靠已学知识点去做对应题,没有好的判别意识。
第三个阶段——建立题型的条件性反射
当你的知识点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能够应用的时候。
面对60%-70%的题目,你需要的就是怎么能够能够练到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
在大量的题目前提下,你要提升时间,就需要给每个题限定时间。
比方说,你必须是40、50 秒钟左右做完一个题目,按照40秒去练练练。
等练到一看到题目时,就会下意识的给出解题思路或者答案,就形成了条件性反射。
“就是选这个”,拿捏到这种程度,你的速度就快了。
建立题型的条件性反射的优势就是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做相对难一点的题目。
但要注意,练习地时候一定要分难易程度,“从易到难”让你的学习始终处于在你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贴近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让你更有兴趣学(易产生成就感),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绝大多数不善于利用外界工具的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基本备考都是打疲劳战的。
第四个阶段——利用编码特异性原则全真考试备考
什么叫编码特异性?
人们在学习时候,存入知识和提取知识,其实是两件事。
你经常会发现,有些事情学过了,但是当真的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对吧?
这就是你在存这个知识的时候,跟你取这个知识的时候,两者之间的这个编码环境与原理是不一致的。
在生活中表现为:“你记得有某一个事情,但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等到你想起来的时候,你发现你是“回到当时想到这件事情的环境里面”,才最终想起了。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叫编码特性原理的一个外延。
考试也是一样,你要熟悉全真的考场。
这也是高考前,为什么学校每次没事就要月考,没事就要全真模拟考。
一方面是评测你的水平,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就是让你在全真的考试当中,去习得你提取知识的那个习惯性思维。
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不注意这一点,看到题目知识点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来。
熟悉全真环境的人就容易想起来,这样你在国考当中能够比你的竞争对手多考5分。
要知道仅仅5分,间隔的可能就是上万人,几万人的差距。
第五阶段——预测冲刺阶段
最后就是解决最难的题——创新性的题,这些题目是那种竞争特别激烈的岗位的人,需要特别关心的。
这些题目基本都是在去年的命题的方式上,或者经典题目上会做一些创新。
无论是判断、推理、言语理解等各种题目,每年都会有一些创新。
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命题方向与往期题目之间,其实都会有一些关联。
你把你自己想象成一个命题人:今天领导让你去命创新题,你一定会借鉴去年、前年的题;你会找到一些规律,再命今年的问题,因此命题一定会有趋势。
这部分题目做好的话,在竞争特别激烈的情况下,能够帮助你多增加好几分。
冲刺预测阶段就是要做最后冲刺,预测命题趋势;自己预测或者借专业人士预测,做好备考的最后一步。
把握创新题不重复的原则,把握政策上的重大精神,参考往期命题趋势,并适当增加自己的考试信心,这些才是最后阶段应该做的。
以上就是行测正确备考的模块,被科学的分成5个阶段,按照这个原则去做,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分。
申论则是有另外的技巧更方式了,想了解的可以私下沟通。
上一篇:国考都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