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0年将用高校强基计划取代高校自主招生!
2020年高考注定将载入史册,一是史上第一次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高考延期一个月,二是因为招生政策发生的重要变化——1月14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2020年起实施“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对高考的改变和影响有多大?毫不夸张地说,绝不亚于2003年启动自主招生和2014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要知道,自主招生实施16年来,改变了数百万考生的命运;正在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彻底颠覆了文理分科的传统教育模式。
最初,很多人曾认为强基计划只是自主招生的新“马甲”,或者只是“自招2.0形态”,可实际上,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从本质到形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才选拔方案。
虽然强基计划不同于“古老”的自主招生,却和另一项萌芽中的“综合评价”招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普遍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综合素质测试)、学业水平考试分别按照60%、30%、10%的比例折算。由于综合评价推行的时间并不长,且在极少数省份试点,大多数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影响力较弱,因此该招生方式并没有像自主招生那样深入人心。
与综合评价招生略有不同的是,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综合素质测试)分别折算成了85%、15%;而且,强基计划一开始就亮出了“王炸”,首批试点的36所高校,就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A类,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顶尖大学。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在此次新高考改革浪潮中,作为衔接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强基计划”,,是继高考改革以来,大学招生、选拔、培养模式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它对高中生的影响将更为深远:今后凡是想进入顶尖大学的考生,大概率要通过“强基计划”;家长和高中生不了解“强基计划”,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基本也就与顶尖大学顶尖专业无缘!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实行了四十多年的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高考“唯分数”时代开始宣告落幕,多元录取的综合选拔时代正加速启幕。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
“唯分数”就是评价学生一刀切,以分数论英雄,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谓高考“唯分数”,是指高校招生以高考分数(裸分)为主要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
“唯升学”是指学校、教师将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升学率”“重本率”“清北率”又成为追求目标。
“唯文凭”是指把文凭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把文凭与价值、能力画等号,学历决定就业和深造。
这种弊端引起了高层重视。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尤其是绝大部分高中“唯分数”,导致教师“考什么教什么”,大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考试成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为了考高分死记硬背,抹杀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唯分数”导致高中学校重点抓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对于要计入高考总分的科目高度重视,其他科目则不被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被“边缘化”,不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唯分数”严重影响着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重影响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严重影响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因此,“唯分数”顽瘴痼疾必须加以。
先看国家是怎么说的——
“强基计划”开宗明义: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背景)
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原则)
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怎么选拔)
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培养哪些人)
重点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何培养人)
与之前的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1、哪些孩子可能入选“强基计划”?
在制度设计上,将重点选拔两类孩子:主要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
2、哪些大学和专业通过“强基计划”选拔孩子?
起步阶段,遴选一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原985大学)开展试点,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高校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安排招生。
3、“强基计划”如何选拔孩子?
首先看高考成绩,这是最重要的条件;
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
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
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高考成绩就是入围标准;
教育部指导高校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实践操作,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4、“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录取流程是怎样的?
(根据疫情前安排推算,最终以官方公布为准)
4月底5月初:高校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5月份:有意向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网上报名
7月25日前:省招办提前向相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加分)
7月26日前:高校按照“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公布入围高考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布入围标准。
7月27日前:省教育厅向高校提供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综合素质档案。
8月4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的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实践操作)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8月5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一图读懂“强基计划”!
(上下滑动查看)
图解来源:软科
学习哥提醒:
对于2020届考生,想更顺利考取985大学的孩子和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3月底的招生简章发布和4月份的报名流程、时间!千万不要错过!“高中生学习”公众号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其实,对于高中生和家长、老师来说,政策已经出台,过多分析政策意义不大。当前最重要的是,原本准备报考自主招生、现在想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如何在高考前准备自己的复习?那就需要先了解录取规则和分数如何计算——
第一步,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校测名单。
第二步,入围考生参加校测和体育测试。
第三步,将高考成绩、校测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并按顺序录取。
示例:武大招办强基招生宣讲会透露的计算方式
考生综合成绩按照本省高考满分折算。高考成绩占85%,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10%,综合素质档案评价占5%。
根据以上三步录取规则,在此提醒考生三大注意事项——
1、高考一定要发挥好,考出最高分
强基计划比以往任何招生政策都更加重视高考分数!分数!分数!没有6月7日、8日两天考出来的高分,基本就无缘强基计划!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拼命刷题、认真备考!
2、这半年一定要注意体育锻炼
尤其是男生一千米女生八百米跑和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田径项目,体育测试成绩要计分!计分!计分!
3、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要高度重视
认真填写,数据翔实,成绩单、各种证明材料千万别作假!别作假!别作假!因为名单要在学校和班级公示,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没有任何人有隐私,丝毫作假都会被同学扒出。记住:同班同学和家长绝对不会让你靠造假考进名校!不要小看周围人的力量!
新模式招生,采取85%高考+15%校考,这种“二八定律”的分配机制,会对招生录取模式带来哪些变化?哪些考生能成为真正赢家?哪些考生会成为炮灰?
看了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可以看到:决定入场的因素在“八”,而真正决定命运(录取与否)的,却在“二”。表面上看,新模式招生中,高考占据了85%的权重,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们的分数级差却被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竞争北大的,有可能是680分和660分的,但绝对不会是680分的和600分、620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数千个排名;但在新模式折合成百分制后,仅仅是70.4分和72.5分的区别。
剩下的15%,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呢?我们以清北近几年的综评校考(领军/博雅)理科为例,平均得分率仅为30%-40%!而这些,都是顶尖高手之间的较量!这意味着,在校测环节,最头部的学生可能得到15分以上,最尾部的可能得1-2分,平均只有6-8分。学霸的荣耀,很可能在清北的一场校考中被击得粉碎!
当然,未来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即使考到全省前30名、前10名,仍然可能无缘清北!这种情况并非耸人听闻,在新高考实施的浙江省,裸分前30名已经考不上清北了!
这其实是对过去“唯分数论”改革的一种倒逼:如果只是一个考高分的“书呆子”,即使通过初审,也有可能在决定命运的“二”环节败下阵来。
这意味着,高考成绩以外,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这意味着,顶尖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校考环节通过大量的竞赛知识和超纲知识来增加选才区分度;
这也意味着,清北等名校考察形式越来越灵活多元,课外知识的广度和创新性思维,远比只会考高分重要。
下面列举强基计划各层次考生应对策略,供广大家长和考生参考。
一、顶尖学生、偏才怪才
强基计划的启动、自主招生的取消,对这类考生,没有太大影响。
理由1:强基计划实施院校36所双一流A类大学,足够顶尖考生报考。原自主招生虽然有90所大学,这些尖子生也只瞄准高层次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