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学习体会
研读本文章后,“单元”这个名词在我的认知里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 譬如生物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个系统或结构,如果这几节课没有一个完整的“大 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 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例如生物学中: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其中分为七个系统,将人体的结构串联起来,所以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文章中谈到教案存在的一些问题。教案中其主语还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们的“学习目标”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写成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是教师也总是弄混“教”与“学”的主题。怎么做。我们的教案有意无意地坚持教师立场、内容或考试立场,很少基于学生的立场去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何以学会。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们要更加注重评价任务,关注“教学评的一致性”,关于评价任务,对于我来说, 评价任务是教学设计的难点,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学习任务,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必须跟到哪里。
我们的课程当然离不开知识学习, 但中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的感受与理解往往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的。如在生物课堂中,在我们刚刚讲的眼球的结构过程中,“晶状体的变化导致近视、远视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尤其是配戴眼镜的学生,通过“观、摸、做、析”等亲自去体会。如果不把课程与真实世界的做事、做人建立联系, 那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就只剩下死记硬背、机械操练,毫无意义可言。
目前,在我的课堂上,生生、师生确实动起来了,只不过动得质量和效率如何,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不断的去思考,探究,需要在学生发起对话、教师理答、推动对话等方面继续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