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
算下来,中国男性比女性整整多了34901188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
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
人口普查数据的意义
1、养老政策的未来走向。
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不会改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78岁了,此次就是等数据来看了。数据中显示出的各个年龄段的老年人的总比,以及各个岁数老人的总数量,以及发布情况会显得尤为重要。
假如我国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增劳动力不能有效供给补充,那么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可能就会呼之欲出了。同时老年人养老的个性化政策调整,地区养老政策的差异化调整,也会慢慢制定出来。相信未来会针对性地针对不同地区的养老政策,要做精细化的不同推出,养老行业将进入到黄金时代。
2、生育政策的未来走向。
鼓励全面二胎肯定是个大方向,但是未来是否会落实一些扶持措施,让多生二胎者得到更好的鼓励,这就需要看此次的政策了。那么看到我们新生儿的比例,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差异,民族的生育差异,可能要制定一些针对性的精细化政策,让我国人口可以得到均衡的延续。
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再摸清楚不同区域不同人口段的生育率以及适龄儿童的数量之后,那么本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政策可以出台一些精细化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全国名额录取方案,可以针对各个省市进行均衡的分配。
3、户口政策的未来走向。
有可能在此次普查数据中,我国人口流动性会更快,而且区域逐渐越来越集中。人口还是不断积聚在东部以及三大经济带地区。那么针对还执行户口控制的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年轻人仍然会被作为户口抢夺的重点,因为他们代表着新增的劳动人口,代表着强劲的消费力,代表着地区经济的保障未来。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公报
人口普查2021公布结果是:中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第一,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第二,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
第三,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第四,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第五,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
第六,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普查意义: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是制定未来人口发展政策的依据。
以上资料参考 人民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我国人141178万人
以上资料参考 人民网—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呈现六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