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一点通>招生入学 >   正文

书画鉴定家徐邦达、谢稚柳、启功三人,谁的鉴定水平最高?

导读:

在同一水平线上,各有所专,各擅胜场,徐谢启三家均长于目鉴,俗称眼学″又都专于考订之学其中徐最宊出,在目鉴基础上对佐证,旁证多有详察,于书画技法,个性风格,时代特征之外的绘画材料也多有探究,追求鉴考的科学性…

但只是大概如此,听老辈人说徐邦达关牛棚″期间还与人探讨古画鉴赏的神逸妙能″,象外之意″;曾经有人送来的王宠墨迹,南田山水,徐老瞟上一眼就下结论~这个不对,文气不够″可见赏的成份,感性的成份也不少。

启功是学者型鉴家,今人多有论述,不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除书画之外,启先生对古代碑帖也有深入的了解,颇有建树,曾提出古代碑文可弥补史料之不足的观点

谢徐二老是行里″的对头,打了半辈仗,但也由此可见水平相当,难分伯仲,正像陈丹青说的生于同一时代,大师之间往往会成寃家对头……

各有千秋

AI一眼识别画作真伪,书画鉴定专家要下岗了吗?

莫慌,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以前无论是专家还是实验室鉴定都贵的要死,有了新技术,门槛降低是次要的,便宜才是主要的。

我们先说说AI画作鉴定的优势:

名画验假的工作速度更快且便宜。

毕竟人+机器都要一点点来,专家难以辨认之后,又要结合各种高大上的检测手段(比如红外看颜料的化学成分,碳-14含量看画的年代,气相色谱分离成分并化学分析),才能下比较靠谱的结论。现在新的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系统只要把画拆解成单个笔触或者线条,只要看笔触的风格就知道是谁画的。

这个模型是美国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Ahmed Elgammal团队和荷兰绘画工作室的研究人员一起出力搭建的。

他们用艺术大神的作品来训练这个模型,像毕加索,马蒂斯,莫迪利亚尼等等,模型的表现不错,能够把差不多300张画拆解成8万次笔触。

毕加索的版画,拆解笔触示例

看单个笔触的特征,它就可以猜出是哪个大师的作品,准确率在70%到90%之间。不过只看特征还不够,笔触的轮廓(线条的粗细)也得看出来。

笔触特征和笔触轮廓两个算法模型将准确率提升到稳定的80%+,研究人员找了一批当代画家,尽可能高仿这些画作。没想到,两个模型配合的表现非常厉害,只看单个笔触,就能100%找出高仿,一抓一个准。

不过研究人员自己也承认,模型还是有局限性的,遇到那些笔触模糊的画就一点办法没有。

大家每次提到AI又代替人做什么事了,就往坏处想,偏偏不肯正视AI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整个行业的巨大效益,书画鉴定家不止靠一双眼睛一双手活,AI有再多数据,也有局限性,还得靠人补足不是。

多谢题主提问:一眼识别画作真伪难度有些大。但是就算AI技术水平再提高几百倍,他也依然代替不了专家的作用。因为鉴定专家除了鉴定书画作品真伪之外,还有一项机器永远都代替不了的职能,那就是品评画作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当然了,还有艺术品的审美要点。

这个世界上,再厉害的机器。也不过是人造出来的,所有机器的诞生最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目前,AI的技术水平还很低级,远远达不到代替书画鉴定专家的工作。

就拿真实指标来说明这个问题吧!所有机器鉴定不外乎比拼的像素而已,目前为止所有的设备像素最高也就几千万而已。但是要知道,人眼的像素超过15亿甚至很多时。我们该有何感想。与其费劲心机搞像素还不如老老实实把我们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

还有前面提到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书画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真假。而在于艺术的价值点在哪?审美点在哪?这些是需要专家进行大量的品估、考证、分析才能得出来的结论。

标签:书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