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一点通>学习计划 >   正文

古今书法作品中,为什么写柳体的较少?

导读:

为什么写楷书的人少

提到楷书人们自然就会想起颜、柳、欧、赵四大楷书大家。相较而言,颜、柳在社会上知名度更高一些,普及率也更高一些。所以比较起来写柳体的人并不少,比起其他的楷书,学得人应该还算是很多的。因为楷书不止这几家,唐代还有很多,比如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等,魏晋南北朝还有更多家。这样看来写柳字的人还算是多的。但是比起其它几个书体,比如草书,写楷书的人就少的很多。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楷书比较难学,出成绩慢。

一般认为,楷书是小孩儿启蒙时最先学习的书体,是打基础专用。往往学了几年之后就放弃了,转学其它书体,例如写草书的人比较多。其实,楷书作为一个书体,不存在区分小孩儿和大人的问题,终身都是要学的。只是楷书一笔一画,写起来比较慢,间架结构、用笔都比较难掌握。需要静下心来,要有极大的耐心。而且出成绩非常慢,很难看到进步。在当今快速的生活节奏影响下,人们的心态大都变得浮躁,做事情最求速成,急功近利。这样一来,很难有人坐下来耐心的去写楷书。这是件很寂寞的事情。不像草书来的痛快,写起来迅速且容易抒发感情。更重要的是,很快就能见到实效,很容易就有一种成就感。

第二、楷书法度非常严谨。

楷书相较于草书、隶书、篆书而言,在用笔、结构方面,要求都非常严格,束缚性非常强。不像其它几个书体书写起来那么自由奔放,可以任意发挥。写起来往往感到拘谨,不容易发挥感情。其它几个书体写差一点别人看不出来,唯独楷书写好了都不行,人们觉得你写得死板,要是稍微写差一点毛病就全暴露出来了,所有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也增加了写楷书的难度。

第三、书法展览起到了很坏的作用。

很多人学书法都愿意出名,都争抢着参加各种展览。但是,写楷书入选展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哪个展览也不愿意选楷书。因为,楷书一笔一画看上去比较整齐,艺术效果相对要差,不像草书热闹,龙飞凤舞,更有所谓的艺术效果。再有,楷书这种书体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都敢给你挑毛病,都能说三道四,而草书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容易遮丑。所以更容易有成就感,也更容易入选展览。

第四、书法协会对楷书起到了直接损坏作用。

近些年来,书法协会大兴丑书怪书,歪风邪气盛行。美其名曰要跟上时代,要反映时代气息。实际上是对书法艺术起到了直接的破坏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楷书就更没有立足之地了,书协的会员能写楷书的少之又少,根本不在这方面下功夫,都追求速成、热闹。这种风气也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

第五、其实,每一个书体写好了都不容易。

书法中每一个书体之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互相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想单独学好某一个书体都是不可能的,而是需要同时学好才行。楷书贵在灵动,草书贵在凝重。若想写好楷书,行书就要同时写好,否则楷书写出来就显得死板;若想草书写得好,楷书就必须先写好,否则草书就真的写飞了;若想行书写得好,楷书、草书必须同时都好才行,因为行书需要楷书的结构和草书的使转。如此看来,哪一个书体写好了都不容易。都认为草书容易,大家都愿意写。其实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所谓的草书,根本就不属于书法范畴,尤其是书法协会的这些展览体,更是胡画乱画。草书是有着严格的界定的,书写要求是很严格的,并不是随便乱画,越乱、越不认识、越龙飞凤舞就越好。所以说,真正的高水平的书法,不在于哪一个书体,也更不是说柳体就比别的体难写,不下功夫哪个体也写不好。

古今书法大家,学习柳体的一点也不少,但要说他们的书法作品为何不是柳体的风格,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学柳体,写出来的也是柳体,你就成不了一位真正的书法大家了,因为你柳体练的再好,也成不了柳公权,历史上只有一个柳公权。但是,你可以通过学习柳公权、学习颜真卿然后成为你自己,也许会被历史记住你,而不是第二个柳公权。

柳公权《玄秘塔》

师古而不泥古古今伟大的书家有很多都是值得后世学习的,唐代楷书大家就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薛稷、颜真卿、徐浩、柳公权等,魏晋时期的还有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等人。柳公权的柳体虽然独具特点,但还没到非学他不可的地步。

而且古人学习书法,取法也很广,不会单独一辈子就学一家的。有些书法家虽然学过柳体,但是后来又学过其他家的字,最后几家融合成一家。在这位书家最终成熟的作品中,有的柳体风格还比较多,有的就很少,主要看这位书家对柳体取法的多少。

苏轼《赤壁赋》

例如苏轼的书法,你很难从中看到柳公权的影子,但苏轼确实又学过柳体的,他的大弟子和好朋友黄庭坚就这样评价过苏轼的字: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黄庭坚说苏轼喝多了的时候写的字就似柳体,可见苏轼还是学过柳体的,只不过最终苏轼把各家融合入到一起形成了“苏体”。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我们都知道他主要学习的就说二王的书法,但是在晚年的一些作品中,我们也能发现柳体的影子,例如他的楷书代表作《妙严寺记》结体就取法柳体的结构,由扁变得修长。

赵孟頫《妙严寺记》

明代号称“神笔”的王铎,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而王铎早期的楷书学习的就是柳体,在其《拟山园帖》中收录的楷书《延寿寺碑》就是柳体风格的楷书。此碑写得瘦而不枯,紧而不密,劲健中透出淡雅平和的气息,完全掌握了柳书的精髓。无论运笔和结体,均可称得上“神似”,是学柳的代表作。

王铎《延寿寺碑》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他的书法柳体的味道就比相对比较多了,而且启功先生学习柳体,取法对象是柳体体势的劲媚,并不是完全照搬过来的,这从他临摹的柳体《玄秘塔》中就能看出来。

启功《临玄秘塔》

所以不是学习柳体的人少,而是学习柳体不一定非要完全照搬,取法的多少不同而已。古今这些书法家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书法成就,就是因为他师古而不泥古。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