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校一点通>初中语文 >   正文

有人说“一入柳体误半生”。您练字时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导读:

我最喜欢柳楷,没有耽误半生的想法,倒是感觉楷书不习柳楷就难以深入了解楷书!

诚然,柳楷之难也是所有楷书之冠了!这种观念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知道,我只想说一句话,你自己去学,去练!只有深入地学与练,你才能知道那种难,那种容易。

我同意一个网友的话,那种的楷书书体都能转化成馆阁!非常正确!我告诉你不管那种楷体,一但你完全想馆阁转化时,你的楷书也就成了馆阁了!也就是无缘书法了。这样的话,你再去谈馆阁的柳体难易,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一入柳体误半生!也有对的成分,因为即使你花费半生也未必能把柳体吃透!如果说柳体误你,那么我问你,难道现在学颜欧赵的,谁算成功了呢?说句一些人不爱听的话,没有!一个都没有,不要自以为外形象了就成功了,还没有,真的没有!

才听说有这样的怪论。“颜筋柳骨 ”是褒扬颜体柳体,是说颜体有筋力柳体有骨力。习柳体能得骨力也能得笔画精美,习颜体能得筋力张力。

练楷书只能从颜真卿,柳公权或者欧阳询开始吗?

谢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题主想练楷书,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入手,不一定要从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的楷书开始学起。

初唐虞世南的楷书也是可以学的。唐之前的楷书也可以学啊。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楷书中规中矩,神韵彩兼具,用笔得法,点画精道,结字微妙而重心稳健,也是初学楷书者的最佳范本。

(上图为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的楷书)

书圣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更是值得学习的。王羲之习楷,师从卫夫人,他从卫夫人那里得到了真传,先是学到了笔法和字法,后是学到了字的“势”。卫夫人和王羲之的楷书,在晋代已达到了顶峰造极的境地,不但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更值得我们认真研习。

(上图为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局部)

凡事都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学习书法也是一样的。

初练楷书,也可以从魏碑开始学起的。不要总认为唐楷才是初学书法者的最佳选择。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三位的楷书,都是从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楷书和魏碑中吸取的精华,可以说,他们是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的,最后才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当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是最成熟,最完善,最规范的楷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既然是学习书法,为什么要“千人一面”呢?如果全国学书者都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那就只会出现“三个面孔”。

楷书,几千年来,难道就只有“三个面孔”吗?只学“三个面孔”,会对我国传统书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吗?

鉴于此,我认为,初练楷书不一定要先从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开始学起,从历史留传下来的、经典的、却又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的楷书入门,也是完全可以的!

当下学习书法,“千人一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请题主记住这么一句话:出奇,才能制胜。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楷书不止唐朝,唐朝不止颜柳欧楷书的范围远不止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练楷书也不一定非得从颜柳欧开始。

第一,唐以前楷书。楷书分魏楷和唐楷,魏楷又称魏碑。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今天我们看到的魏碑里边的字,基本上都已经脱去了隶书的特征,这个时期的字体也是楷书,而且魏碑里边还有许多字帖是很好的学习楷书的资料,比如《龙门二十品》、《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崔敬邕墓志》、《郑文公碑》、《瘗鹤铭》、《孟敬训墓志》、《元倪墓志》、《元桢墓志》、《元怀墓志》等等。作为书法评论家的康有为非常欣赏魏碑,他还为违背总结出了十大美:

一曰魄力雄强,

二曰气象浑穆,

三曰笔法跳越,

四曰点划峻厚,

五曰意态奇逸,

六曰精神飞动,

七曰兴趣酣足,

八曰骨法洞达,

九曰结构天成,

十曰血肉丰美。魏楷变化较之唐楷更多,当然可以学。

第二,唐代的楷书。楷书在唐朝时期完善,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唐朝时期楷书名家辈出,出了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之外,还有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等大家,虽然写的都是楷书,但是风格不尽相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楷书法度比较严谨,但是褚遂良等人的楷书亦别有风致,当然也可以学。

第三,唐以后楷书。在楷书四大家里边,出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之外还有元朝的赵孟頫,赵孟頫的楷书颇有行书意味。唐朝以后除了赵孟頫之外也有许多楷书大家,比如苏东坡的大字楷书,宋朝张即之的榜书,宋徽宗的瘦金体楷书,清朝成亲王、黄自元的楷书,以及近代华世奎、钱沣、谭延闿的楷书都可以学。

所以楷书不止唐朝,唐朝楷书不止颜柳欧,可供选择的楷书有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